我系学生曾琳玮在“青春善行90后”网络征文大赛中获大学组二等奖

作者:信息员 时间:2013-03-03 点击数:

近日,从河北新闻网“青春善行90后”网路征文大赛组委会获悉,我系工商管理专业1107班学生曾琳玮的作品《花开无声》荣获网络征文大赛大学组二等奖。

为了更好地开展“善行河北”主题道德实践活动,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,河北省文明办、共青团河北省委、河北省学生联合会、河北省少工委、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开展网络征文大赛。大赛以“青春善行”为主题,以90后的视角描写“善”的涵义,讲述“青春善行”的真谛,推动最有青春、最具活力的一代成为“善行河北”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。

据了解,本次大赛设置大学组、高中组和初中组三个组别,每个组别设一等奖5名,二等奖10名,三等奖20名。

获奖证书

获奖作品:

花开无声

作者:曾琳玮 经济管理系 工商管理专业 1107班

90后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,花儿般怒放在世界的各个角落,以各自的姿态绽放光彩,点缀世界,传递着青春善行!

有人说:“70如松,刚硬笔直;80如柏,温文大方;90如花,鲜艳娇羞。”这是对90后最大的不信任,他们总是以长者的姿态怀疑我们,他们总认为,90后是脆弱的一代,叛逆的一代,另类的一代。随之而来的是“啃老族”、“富二代”、“非主流”这些标签便总是贴在我们90后身上。道德败坏,善行缺失的照片里也总有90后的身影出现。于是,我们慢慢的不被喜欢,不被信任。

今夜,狂风肆掠、暴雨无情,被雨水冲刷过后,那些掩埋在娇羞含花里的被蛀虫咬过的花儿就慢慢显现在人们眼里,突然被这丑陋的景象吓到的人一步一步退后,不再相信花儿的美丽。

今夜,窗外,电闪雷鸣,闪电似利剪,正要剪碎那黑漆漆的夜幕。他站在屋里,紧闭窗户,失望地……任由眼前那片花海怎么呐喊,声音也最终湮没在雷鸣里。他用无情的眼睛看着外面那片雨夜里让他失望的花海沉默不语。

清晨,第一缕阳光透进窗户,轻轻洒在他的脸上。阳光在他的睫毛上跳动,他终于愿意睁开眼睛,眺望昨夜被风吹雨打后窗外花海的景象。面对和昨夜完全不一样的花海,那五彩缤纷的颜色,那面向阳光微笑的花儿,慢慢打动了他的心。他轻轻推开窗,清风抚摸着他的面颊,送来缕缕花香。笑容偷偷爬上他的脸颊,他似乎对90后有了新的认识。似乎从90后身上看见了青春的绽放,看见了善行传递的希望。

当社会上里的人们愿意为我们打开窗户的时候,人们被陈红“带着养父出嫁”的孝心感动;被张珊珊“无私捐献骨髓”的爱心感动;被王璐“背着妈妈上大学”的真情感动;被吴林香“十三岁支撑五口之家”的毅力感动……终于那些关注我们的眼神不再冰冷,不再怀疑,那些曾经向我们关闭的窗户不再紧闭,春风拂过,可以听见那花儿被信任后传来的幸福的笑声。

善,是在上坡时帮忙推车的手;是公交车上一个让位的动作;是公共场合一个安静的手势;是面对他人一张微笑的面容;是雨天同一把伞的分享;是面对风雨依然真诚、博爱的心。善很小,小到举手之劳;善也很大,大到需要勇气、毅力甚至生命来践行。其实,善就在我们身边,就在你我心里。

善如芝兰,行若春风。“百善孝为先”,善是责任,善是美德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被金钱、地位奴化的人们早已不记得襁褓中自己的模样,更将一路走来始终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父母视为累赘甚至耻辱。因此养老、敬老问题屡见报端。面对人心的冷漠,善行的消失,在90后小小的身体里,却有着强大的爆发力隐藏,那些沉淀在历史中的东西随着知识的进入也早已移入他们的认知里。陈红“带着养父出嫁” 、王璐“背着妈妈上大学”的故事就如警钟敲响在人们的耳旁。

警钟长鸣,涟漪荡漾。这样的警钟在生活中并不少见,可是每当它敲响的时侯,你是否会想起身边爱你的父母、长辈?是否会记得将爱传播?在你流着眼泪为别人的真情故事感动时,你是否会想起让眼泪流进更多人的心里,温暖更多人的心?听,那低沉的厚重的钟声,睁开眼睛看看身边,你会发现美丽无处不在,善行行若春风。

春风拂来,花香四溢。窗外的花海正在接受阳光的洗礼,那些倒在风雨里的残花,仅是小小一角。在阳光的普照下,在身边同伴的帮助下,他们终有一天也会重新站起,传递阳光的温暖。放眼望去,那成片花海中,花儿正随风舞动,送来缕缕清香,他们正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前辈交下来的明天,正用自己的真情绽放生命的光彩,传递着青春善行!

这场花开,无声无息,却值阳光正好,也将花香满溢!

Copyright©2024  沧州交通学院 | 经济管理学院  地址:河北省黄骅市学院路2009号  邮编:061199